换一个好玩的智力游戏!
测智网IQEQ.COM.CN 智乐园:益智小游戏,每天更新!
AQ测试 职业测试 高IQ小游戏 智商测试 情商测试 查排名
    张安琪,大四,21岁,5篇SCI论文第一作者,新东方最年轻托福老师,国际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俱乐部会员,数次任门萨入会主考官。那么张安琪成功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专访复旦大学“门萨女神”张安琪
 

     最近有个人特别火,被冠以 "女神学霸"、"门萨女神"等称号。此人就是来自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的大四学生张安琪,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本科生,不把自己当女生,不把自己当年轻人。我只是很努力。"
     为了全面认识这位女神学霸,测智网特别制作了这个专题。另外那位网友想挑战下最新版的门萨测试题,请点这里:
https://iqeq.com.cn/Mensa_index.aspx

张安琪生活照

              张安琪不仅学习优异,还是优秀托福老师。同时,她还有五年的专业模特经历。

   一“学霸”有多“霸气”?在23日复旦大学2012-2013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上,4位当之无愧的“学霸”亮相,刷新“学霸”新高度。

   材料科学系大四学生张安琪则是“全能型学霸”。刚满21岁的她不仅是5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而且是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老师,还是国际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俱乐部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主考官。从大二起,她还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中国译协会员。这位漂亮的美女“学霸”被称为复旦的“门萨女神”。作为学霸的她,还有五年专业模特经历。

   在刚接到记者采访要求时,张安琪一开始并不愿意,因为和“上海新东方托福教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等诸多美丽“光环”相比,她更看重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准备将其作为毕生奉献的事业,而“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安静的环境、平静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不希望被媒体拿来作为噱头,更不希望成为明星。”

   在张安琪看来,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所谓“神话”,“如果我是大家眼中所谓的天才的话,那么天才是需要拼了命努力的”。正因如此,当在网上看到别人称呼她“门萨女神”的时候,张安琪颇为不满,“我很不喜欢这种叫法,我觉得很肤浅,忽略了我的所有努力。”

   对于网友赋予的“女神学霸”称号,她坦言,“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女神’,我只是很努力”。她甚至直言,“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本科生,不把自己当女生,也不把自己当年轻人”。她表示,从一开始她就将竞争对手定位在国外的同行牛人上。“我一心想着要跟他们比谁先把实验做出来,谁先把文章发出来。直到复旦评奖,把我放在本科生群体里面,我才意识到自己显得出类拔萃。”她说。

   在一篇题为《所有付出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的自述中,张安琪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回首大学四年,是奋斗的四年,拼搏的四年,也是收获与成长的四年。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失落与喜悦的跌宕,体验了汗水与泪水的交融,从稚嫩走向了成熟,由单纯走向了广博。

   在回忆到以前工作受挫时,张安琪写道,“整整两年,我在科研上投入了绝大多数时间和心血,却没有任何成果发表,也无从证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虽然有这些顾虑,但我并没有放弃的念头。我骨子里是一个不甘平淡、享受挑战的人。既然决定要走的路,那么跪着也要走完。”

   另外,数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李睿霖是最禁得起考试检验的“考试型学霸”,专业绩点4.0,也就是说专业课全部满分。这位“学霸”还热爱运动,并通过坚持跑步成功瘦身超过20公斤。

   其他两位“学霸”都是学术达人。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博士生王传超过去3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13篇,累计影响因子60.71;第一作者SCI论文9篇。另一位博士生“学霸”仰志斌则刚刚荣获世界材料研究学会2013年度优秀博士生奖。本次共有来自全世界的33位优秀博士生获得此奖项,仰志斌是亚洲唯一获奖人。他迄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11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其中6项专利已经获得授权。



“门萨女神”: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

作为一名“全能型学霸”,张安琪的履历亮点满满。然而,“门萨女神”的名号却令她不安。她说,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成为新东方老师,对于她而言都不是轻巧的事。“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张安琪强调。

自大一起,张安琪就加入了化学系陈萌老师的课题组做科研。当时,陈萌建议她写一篇综述试试手,总结纳米颗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的聚合物。接下来的一个月,张安琪阅读了上千篇有关论文后完成初稿,得到的评价却是文章结构和用词太过青涩。她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几乎推敲和修改了综述中的每一句话,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之后的整整两年,张安琪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时间,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几遍论文之后,她也阅读了几千篇文献,掌握了纳米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两年后,这篇综述发表在聚合物顶级SCI期刊上。

另一篇论文耗费了张安琪更多心血。大二时读文献的灵光一现令她兴奋不已,开始起早贪黑地做实验,每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春节都泡在图书馆,并自学编程语言,独立开发新程序。最初,她的程序错误不断,建模也出现问题。但张安琪反复去找计算机学院的教授请教,终于开发出新的建模方法。


“门萨女神”张安琪的生活照:

 材料科学系大四学生张安琪则是“全能型学霸”。刚满21岁的她不仅是5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而且是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老师,还是国际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俱乐部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主考官。从大二起,她还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中国译协会员。这位漂亮的美女“学霸”被称为复旦的“门萨女神”。

我是怎样学英语的——by 张安琪

鉴于不少同学的要求,今天就写写我自己学英语的过程吧。

19岁走上上海新东方托福讲台,很多同学觉得我的经历神乎其神。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所谓“神话”,我也从不希望自己成为什么“偶像派”。既然很多人问我学英语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么就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好了。

大学之前,我从来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听课,喜欢玩,但是为了不被批评,经常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记得高一高二的时候,在英语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我的高中叫做青岛二中,山东省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而当时我所在的班叫做直升班,可以理解为重点班吧。在这样的班级里面,一个不爱学习的有点小聪明的孩子当然只是个被埋没的位置了。

幸运的是,我的妈妈在我小时候就致力于培养我对读书的热爱,并尽全力满足我大量看书的渴求,所以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小时候看很多小说(小孩子看学术的书当然没意思啊喂!),但是逐渐发现中国的“名著”确实精彩,文笔精致,情节引人,而那些所谓的外国的“名著”却往往枯燥无聊,语言平平,情节老套,根本不堪“名著”二字。后来长大了,才逐渐明白这只不过是翻译的问题。如今我也是一名译员,深深体会到翻译的无奈之处。在一种语言里面精妙无比的表达,往往很难100%转换到另外一个语言体系当中。而看一本质量平平的译著,就好像雾里看花,错过了诸多精彩。二中虽然是个高中,但是硬件设施非常完备,校园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一大架子全都是英文原版图书。像《巴黎圣母院》《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虽然我早就看过中文版,但是原著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我天天抱着这些书看,甚至上课的时候也装模作样的偶尔抬头看看老师,继而低头继续看书。我看书的速度极快,很多时候一天就可以结束两本。直到高二结束,一大架子书全部搞定。这时候其实我并没有看到我英语考试的成绩有丝毫进步。因为本来也不是抱着学英语的目的,所以也感觉无所谓。另外,当时我们班不少人在准备出国留学考试,托福,SAT,觉得他们单词量什么的很是吓人,不过我倒是乐得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体会故事主角们的喜怒。

有同学问我,看英文原著的时候遇到不会的词,要查字典吗?

当然不要啦!查字典这种行为是多么影响我读小说的心情啊!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看中文的文章的时候,偶尔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难道也要搬出字典不成?遇到不会的,猜呗。猜不出来,直接跳过呗。反正不影响我看故事就好了嘛。不过久而久之,那些比较常用的词出现次数多了,想不记住也难了。所以,大学之前从没背过单词,词汇量也完全可以应付高考。另外,因为有同学问我怎么能一下看懂原著。我也不是出生就会英语啊,先从简单的开始嘛~

那么我从阅读中所得的益处什么时候才体现出来呢?高三刚刚开学,我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反正全校都要报名,不去白不去,还浪费我三块五毛钱呢。只不过没想到的是,竟然连闯几关,拿下了全国一等奖。当时我的感觉就是,那些大牛集体发挥失常,让我这个酱油党捡了大便宜。当时山东省一共33个全国一等奖,这些人再拎出来参加一个决赛,我的周围牛人无数。整个比赛听说读写四项全考,最后竟然拿了山东省十佳,这个比赛的最高奖。除了大红证书,奖品大牛津字典,一套书虫系列,还发了个大“水晶”奖杯,貌似是玻璃做的还被我打破了一个角。。而且长得很像墓碑= = anyway,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奖杯。从那时起,我才略微意识到,哦,好像我的英语是比别人强那么一点点?不过,我从没把自己当成牛人的一员,因为那时候词汇量贫乏得很,说好听点能到5000,但是其实肯定到不了。当然了,到了高三下学期,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紧迫,好好学了半年。所以在英语这方面,我的脑子里面其实有两个体系,一个是自然学习的产物,另外一个是专门用来应付中国特色英语考试的体系。其实于我,高考是个灰暗的回忆,所以不想提及太多,总之最后英语是以144分收场。

我整个学英语的过程,相当于没有接受中国式英语教学。一方面因为不喜欢听课,另外就是喜欢自娱自乐。中国学生大多是很典型的哑巴英语,这一点甚为可惜。在四六级之后(四六级当然裸考打酱油,不过四级659,六级690,还真是好笑),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既没有继承中国英语教学的弊端,又考好中国特色英语考试,就是因为两个体系同时存在的原因。在高中,除了大量看书之外,我还疯狂的追美剧。老友记,八卦天后等等这些,周末在家全都黏在网上看。为什么喜欢呢?因为极其羡慕美国人那种自由洒脱幽默的生活方式,还有率性纯真的性格。比起我们周围充斥的小伤感,小情绪,小羞涩,好了太多太多。美剧追得就是一个“爽”字!

不过,我一直都反对用美剧练习听力。很多人说我们不应该看中文字幕,要么就是一集美剧反复听几十遍,直到全部听明白。但是,我始终崇尚学习应该遵循人性。像看美剧这么快乐的事情,竟然要用来练听力?毁掉一首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当作闹铃。那么我认为,毁掉一部美剧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来练听力。我看美剧的时候,从头到尾全都是看中文字幕的,从头到尾都是在看搞笑的情节,仅此而已。不过有人就会说,我也喜欢追美剧,为什么听口还是提高不了呢?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我觉得标准的美音真是好听,说起来就好像音乐在流淌,一个饱满的卷舌音,句尾自然上翘的音调,都好像是艺术。所以久而久之,就喜欢在心里模仿几句夸张的句子,其乐无穷。总之,在听力口语方面,我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训练,没有经过任何痛苦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所以,就算是今天走上托福的讲台,我也始终崇尚兴趣的发展。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无意识的学习。

在英语各个方面,词汇量是我多年的瓶颈。因为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美剧,只会涉及到最最常用的词。等到上了大学之后,我对自己的鄙视之情日益加深。英语方面这么一个唯一的瓶颈,你竟然纵容它存在了这么久,都没有勇气突破,真是太过于怯懦了。所以,大一期间,我突发奇想报考了GRE,这个要求硬词汇量的考试。就是为了逼自己一把,不成功,就去死。然而此时,距离最后的考试仅剩三个月。要知道,对于学GRE的大学生来说,绝大部分是大三开始准备,大多人前后总共要持续半年以上,而且是疯狂的、拼命的、像拼高考那样的苦行僧式的准备方式。有一句话说,GRE的单词,你一辈子只会见到一次,就是在GRE考卷上。彼时我虽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比大多数中国学生略胜一筹,但是词汇量却是我几年来都无法突破的瓶颈。为什么说是无法突破呢?因为我看一眼单词书就睡着了,所以我之前从来没有背过单词。而GRE的词汇量却是绝对糊弄不得,因为很多G的词汇考察题目完全没有上下文可供参考,孤伶伶放在那里一个,或者一对单词,再列出五个选项,选出反义词,或者类似关系的一对单词。小学语文常用的题型。但是它如此直白、如此赤裸裸地告诉你:背单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途径。想想单单词汇量这一块短木板,竟然压制我数年之久,也总是恨自己不争气,还不如给自己一个拼命的理由。反正早晚都要考的,那么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个月之后,完成从5000到20000的转变,这一关算是过了。

准备GRE的同时,我还打了酱油考了BEC Higher(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约等于比基尼考吧= =看了一下题型,就打个酱油但求一过, 然后九月底接到Wendy老师的电话,通知说我那个小破分进了华东赛区前十五名。接下来有一个2011/2012年度剑桥商务英语(BEC)亚洲演讲大赛中国区半决赛,问我有木有兴趣。吃住全包各种报销什么的。本着又便宜就占的人生信条,和酱油帝的一贯传统,我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便决定前往参加。

插一段,不愧是剑桥考试中心啊,不愧是公款啊,是有钱啊,是可劲儿花啊。入住四星酒店不说,除了早餐自助外,其他的时间吃饭盘子摞着盘子,边撤边上,能有两桌。而且大部分是剩下…比赛志愿者目测有五十个,统一正装。礼仪小姐穿红色旗袍负责发奖。比赛准备室so huge,十张大桌子,每张上面两个精致的超大果盘,还有一个盘子全是点心蛋糕面包各种,当然绝大多数都是扔掉的命运了。给每个选手的花超大一捧,随手就扔了。奖品么,swatch, ipod shuffle此类。酒店到学校能有十分钟路?包个专车接送。为了怕选手紧张,现场配一个医生…虽然是有点被重视的快感,但是这种穷奢极欲的作风实在看不惯。11个选手里面清一色英语系,清一色大四人士,难怪嘛因为大三才会闲的去考BEC高级证书对伐。不错,起码晓得了这些个英语系的不过如此,不知道FD的怎样,因为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FDer。。比赛之前意外搭讪认识了一个大姐姐,因为她不太说话偶就凑上去blabla聊了,后来知道她是毕马威的HR,好年轻啊…俩人相视嘿嘿笑。HR姐姐说这个比赛是他们公司赞助的,可以实习什么的,作为刚刚大二的小朋友么…偶本来考虑打个酱油去,后来接着就卖身给了新东方,无缘再见HR姐姐。

GRE的成绩5年有效,而托福只有两年,我可不想平白无故浪费1400块钱,所以只好等等了。我算准了日子,在保持托福一直有效的最早的期限,也就是2012年年初,早早报好了名。此时,托福这一关已经不算什么难关了。实话说,在准备托福的过程中,我的经历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我只是用了一周熟悉了题型,模拟了几次,就上了考场。最后分数113,其实是低于我的预期,不过反正110+以上申请视作无差别,所以还是别浪费钱和时间了,就这样呗,反正也不需要什么英语成绩证明什么了。

可能扯着扯着就有点跑了,不过这是因为学英语的过程实在没有多少可说。

总之,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遥不可及“神话”。希望这篇文章对各位有点用处,至少博君一笑。

国际标准智商智力测试
©2008-2016 测智网开发并版权所有 * 测试结果仅作参考  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可以任何方式获取本站图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