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介紹: 對于高考生而言,選專業特別重要,因爲它決定我們人生即將走的“路”。目前我國大學本科專業有十二大門類,分別是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學、曆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力學、教育學、藝術學,專業合計達七百多個。如此衆多的專業,哪一個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大家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惑?

在高中階段選擇文科還是理科總是會很糾結,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本科專業就有771個。所以我們往往無從選擇,或者太多選擇?或者不知道核心的東西是什麽?如果我們總是以未來熱門行業爲唯一的參考來做決定,那就注定大部分人會誤入歧途。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曾做調查“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爲學習沒有意義,請注意這些是高考戰場上,千軍萬馬殺出來的大贏家。還有40.4%的學生認爲活著人生沒有意義,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比如下面這位周浩的故事:

“棄北大讀技校”的周浩

2008年高考660分,青海省前五名;

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

2009年休學到深圳打工;

2010年回北大繼續學習;

2011年從北大退學進入北京工業技師學院

不僅僅是北大,其實每年高考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家長和老師很容易憑借自己的人生經曆和對社會、對職業的認知來影響考生的判斷,那麽作爲學生,對于高考所要選擇的專業是不是真的很了解呢?有多少人對自己的未來做過規劃呢?再來看一些調查數據: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項針對高三學生的調研顯示,高考生對所選專業與學校的了解程度:

42.1% 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

65.5% 的大學生表示將選擇別的專業

從上圖可以清楚的看到:許多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明確,存在著“學習無動力、升學無厚望、生涯無規劃、發展無方向”的現象。這就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即使專業對口,也不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所以選專業如同找對象,一定要從心出發,找到符合自己人格特征和興趣特長的專業。避免學生所學非所長,所學非所愛,誤其一生。 然而你真的了解自己嗎?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大部分人不知道他們的優勢何在。如果你問他們,他們就會呆呆地看著你,或文不對題地大談自己的具體知識。很多人甚至就業多年,仍然幹著自己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非常悲哀。

那麽如何發現自己潛在的優勢,如何明確自己具備怎樣的人格特征?

測智網團隊有著多年對人才甄別測評以及在人力資源大數據建設方面的經驗,現篩選出兩種專業選擇工具,幫助高考生重新認識自己,更深層次的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和優勢所在。從而准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在就業壓力逐漸增加的今天,找到適合自己的起點。

這兩種測評工具會給出你的人格類型,性格特征及優勢,適合的職業(對應相關專業)及發展建議;對大學專業方向選擇有非常大的啓發和指導作用。

©2006-2025測智網版權所有